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第三次会议在继续教育学院举行

发布日期: 2021-07-08  作者:    浏览次数: 59 


7月6日,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第三次会议在继续教育学院举行,总结上半年继续教育工作,研判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副校长康年出席会议并讲话,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俞伟东、党总支书记金国忠,副院长陈宇飞、盛爱军,各学院分管副院长,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全体中层干部出席。

副院长盛爱军从招生宣传、毕业工作、学籍清查、学费分成、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学习站点信息报送和继续教育分类评价等七个方面通报近一个阶段的学历教育工作;并从毕业典礼、优秀学员评选、期末和开学工作、继续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和教材调研工作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和要求,最后他回顾这学期学历教育的重点工作:一是在立德树人上进行入学教育和加强队伍培训;二是在学历招生中优化站点布局和推动招生宣传;三是在线上教学上推进课程建设和学思课堂平台;四是在自学考试中做好专业停考、试点集约化考试和拍摄监考员视频。通过盘点收获,憧憬未来,他希望与各二级学院共谋发展,同心协力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副院长陈宇飞通报2020年学校非学历教育数据采集工作情况。各单位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17个学院和部门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活动共计67项目,培训人次达13023。他从加强项目管理,顺利开展社会考试和非学历培训,积极拓展项目等三个方面对上半年全校非学历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的项目开展提出做好疫情防控和暑期安全工作的要求,要求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密切关注、主动掌握国内外疫情变化情况,严格落实上级和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做好各项活动的疫情防控措施、方案,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牢牢守住疫情防线。

院长俞伟东总结上半学期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赋能全民终身学习,推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介绍上海高校继续教育高端论坛相关工作,分享袁雯校长在论坛上的讲话精神。学校继续教育要奋发有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学校继续教育要谋划新一轮发展,强化规范管理,质量提升,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继续教育的智慧和力量。他谈道,要落实高校分类评价的要求,建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加强信息化建设,用好知汇师大APP和三大线上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打造精品课程,发展高水平的线上教育。非学历培训要加强规范管理,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学院党总支书记金国忠结合党的建设提继续教育工作要求。他希望各二级学院要落实本次工作会议的要求,向学院领导班子传达相关精神。他对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工作寄予希望,要求做到:首先,各学院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站位,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其次,各学院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保障工作;最后,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他要求继续教育学院的同志,要做好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副校长康年高度肯定继续教育学院和各二级学院上半年的工作。他认为,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平稳有序,既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又积极拓展各项工作。学历教育方面,学校自学考试开展全市集约化考试试点改革工作;线上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充分缓解工学矛盾,也为学校疫情防控做出贡献;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开发招生工作AI咨询的微信小程序,方便学生,提高效率;学习站点规范管理在全市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和阵地建设,开展继续教育思政工作创新。非学历教育方面,全面采集2020年学校非学历教育数据,总结学校非学历教育成果和办学经验,将形成的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报告,全面、综合反映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和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度。各学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规范管理做好各个非学历培训项目,多方谋划主动积极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学校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康年强调,当前,继续教育工作要站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高度,做好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当前,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为继续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十四五”规划发展期间,学校继续教育要着力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高校分类评价彰显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理顺发展机制体制,以昂扬奋进之姿推进学校继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形势向好的背景下,对二级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问题取向,前往兄弟高校调研取经,学习、汲取办学经验和智慧;二是要培育项目管理,学校继续教育各部门要注重发挥优势资源,培育特色,建设品牌;三是要完善政策指引,完善学校机制体制建设,系统化推动政策指导。他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教师教育特色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