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力量继续教育学院召开新学期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
发布人:朱跃  发布时间:2025-09-23   动态浏览次数:10

9月17日下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新学期政治理论学习会。会议围绕“总结学习成效、铭记历史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通过“总结部署、专题学习、精神传达、榜样引领”四个环节,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俞伟东主持。

总结部署:锚定方向,巩固学习成效。

首先,介绍了学院上半年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学院党总支以“三聚焦三提升”为抓手,结合工作实际,聚焦主题、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学习教育,通过系统学习、问题查摆、集中整治和开门教育等举措,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回顾这半年,学院共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专题学习21次,覆盖全体教工党员15人,学院党总支书记和两位教工支部书记开展专题党课3次。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对标对表、自我剖析,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落实党的自我革命,梳理出学院和领导干部自身在会议管理、公务接待、经费使用、铺张浪费和违规吃喝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不足和薄弱环节,形成五个方面的问题清单11项。学院围绕“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的原则,依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集中整治的方式,落实学院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在开门教育期间,党总支及时通报整改工作进展,从严督查督办、跟踪问效,确保学习教育真正融入群众。

专题学习:铭记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接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总支书记俞伟东在领学时强调,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指出,抗战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觉醒与升华,其核心要义在于“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与“向死而生的牺牲精神”,这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度契合。在总结时俞伟东进一步强调,全体教职工要以抗战精神为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践行“三个始终”: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奋斗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始终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在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勇攀高峰;始终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精神传达:扎根乡村,践行教育初心。

接下来,党总支书记俞伟东领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全文,并解读重要回信精神,他指出,这封回信饱含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乡村教育振兴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和重视。他在回信中指出,“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在总结时俞伟东强调,回信中“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要求,与学院“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高度契合。他号召全体与会人员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在社会服务中勇担责任。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在工作岗位、社会服务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榜样引领:师道永恒,烛照育人征程

会议最后组织观看《师道永恒》专题片(八)《刻苦著述、潜心育人的“燃灯者”——著名戏曲史学家、理论家上海师范大学朱恒夫教授》。影片通过翔实案例,展现了朱恒夫教授深耕戏曲研究四十载、捐资建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手把手指导学生成长的感人事迹。镜头中,年逾七旬的朱教授仍坚持每日伏案十小时整理濒危剧种文献,为抢救民间艺术瑰宝奔走于田间地头;他省吃俭用捐出30万元积蓄在苏北乡村建立“蒲草书院”,让留守儿童通过戏曲绘本触摸传统文化温度;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独创“三段式”教学法——从剧目赏析到田野调查再到舞台实践,培养出数十位活跃在戏曲传承一线的青年学者。观看结束后,教职工们都深受触动。

本次全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通过“总结—学习—践行—升华”的闭环设计,实现了思想启迪与行动指引的有机统一。学院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以历史主动精神投身继续教育事业建设,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的时代洪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登录